经过一个多月的严格审核,全市56个党政群部门和部分直属事业单位的“三定”规定(方案)已经市编委会议研究、市委常委会议审定通过,下发执行。在此次新审定的部门“三定”规定(方案)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远远大于以往,据统计,此次机构改革中我市党政群各部门新增和强化的职责特别多,在重新调整界定的209项部门职责中,新增职责有77项,强化职责有95项,转移和下放职责32项,取消职责5项。
职能是机构的内核,机构是职能的载体。政府职能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履行,直接影响到部门行政效能的提高和政府统筹协调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能力的发挥,因此,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这个核心。银川市编办在“三定”工作中创新思路,采用了多种有效办法确保部门职责转变全面到位。
一是在对各部门职责重新界定工作中,从“增加、强化、弱化、消失”四个方面入手,对各部门的职责重新梳理,一条一条拉出来研究。总的原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要求的职责,比如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公共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要明确强化;“管”的方面特别对微观经济活动管理的职责要尽量弱化、减少;“服务”方面的职责尽量增加,对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服务职责要增加完善上门服务、主动服务的内容;涉及向企业和群众收费的职责尽量减少,能不收的坚决不收;对有法律依据,但已不适应我市发展实际的职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弱化甚至取消;对法律没有规定,但因推进“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的需要而延伸出来的职责予以增加。坚决避免出现因部门利益问题,出现“该取消的不取消,该下放的不下放,该强化的不强化”的问题。
二是重点对一些由多个部门共同承担的相同或相近的工作职责进行了重新界定和细化明确,着力解决职责交叉重叠的问题。同时,对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新型行业和新生事物,及时研究提出了相关部门职责调整的意见,保证对新生事物的管理和服务不出现“空档和缺位”。比如:将过去市商务局和经济技术合作局共同承担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管理和服务职责,重新明确为市商务局主要承担协调解决国外投资企业投诉的职责,市经济技术合作局主要承担协调解决国内投资企业投诉的职责。对原来不够明确的全市小企业管理职责,我们则结合全民创业工作的开展,赋予市创业办拟定小企业创业政策并组织实施,帮助扶持小企业实施创业的职责,同时明确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在产业调整和技术进步、市场体系建设等各自领域内对小企业的创业发展实施行业管理,引导小企业健康发展。对属于新型产业的物流业的管理职责,根据银川市实际,明确由交通运输局牵头承担物流业的行业管理职责,商务局则主要承担参与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生活领域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的管理职责,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承担生产领域物流配送管理职责。对近年来新涌现出的创意创业等新生事物,我们及时赋予各部门不同的职责,比如动漫创意创业管理职责明确由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承担,工业创业创意管理职责明确由市发改委承担。
三是针对过去机构改革“三定”中存在的“只明确部门职权,不明确部门应承担的责任,致使部门履职过程中往往重管理,轻责任”的问题,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的要求,把明确和强化责任作为部门“三定”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职责调整内容中,专门明确了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应该进一步加强的相关职责;在主要职责中,对部门完全履行的职能和一些部门不愿主动承担的涉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责任较大的职能,全部用“承担………责任”进行表述,这在过去是没有的;同时此次“三定”中还首次增加了“编制部门对xx局(委)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监督检查”的内容,通过强化评估检查力度,加强部门履行职权和承担责任的主动性。
新“三定”的下发执行,使各部门的职能配置更加适应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保证各部门在统筹工作的同时,能够按照市委加快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中心城市”中心工作的要求,目标清晰、职责明确、重点突出、便捷高效地履行职责,开展工作,逐步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明年上半年,市编办将根据评估检查的相关规定,对各部门履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职责落实到位,杜绝“越位”和“错位”和“缺位”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部门整体工作效能。(银川市编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