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采取四项举措抓好乡镇(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
全面推进扩大强化乡镇执法权试点工作和开展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是2011年银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是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把手,为建立符合乡镇(街道)实际的责权一致、规范运行、精简高效、保障有力的基层行政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落实到位,银川市采取四项措施全面推动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权试点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措施。银川市召开乡镇(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会议后,三区两县一市迅速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召开相关会议部署试点工作,及时制定下发了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现有法定职权和行政职能部门委托执法职责进行了全面清理和界定,同时各县(市)区法制办拟定了执法目录并及时征求各职能部门的意见,部分试点乡镇、街道和各有关委托执法单位也成立了乡镇(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机构,为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紧扣队伍建设,细致人员选配。《关于在全市扩大强化乡镇执法权试点和开展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具体责任分工实施方案》(银乡镇执法办发 [2011]1号)下发后,三区两县一市在市编办、市法制办的指导下,重点围绕人员申报、身份审核、资格审查开展基层执法人员选配工作。为确保人员选配实现“一专多能”,人员培训实现“因人施训”,各级编办认真研究、细致筛选,对选定人员身份进行了严格认定,并在上报的登记表中按类别按编制做出了详细的说明,为下一步的培训提供了有效地依据。最终,全市共确定执法人员142名,涉及城管、农牧、水务、交通等多个部门,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50人,大专75人,占全部执法人员的88%以上,人员学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全面,为确保我市建立综合性、专业化、正规化的基层执法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部门衔接,各项保障有力。各县(市)区在开展人员选配的同时,先后组织试点乡镇、街道和各有关委托执法单位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试点工作和解决有关问题。县(市)区编办加强沟通协调,指导各有关委托部门认真做好了涉及乡村街道安全、国土资源管理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各项委托行政执法权与责任的划分和界定工作,细化了工作方案,健全了工作机制,完善工作程序,确保不出现管理上的脱节和真空。同时,县(市)区财政把试点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行政执法所需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为确保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是开展岗前培训,确定执法资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总体要求,为构筑专业、规范的基层综合执法队伍框架,提高选配人员综合素质,银川市于2011年3月29日利用5天时间举办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人员培训班。通过开展岗前培训,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以讲解和论证为主要方式,培训内容涉及依法行政基本理论、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等综合性、专业性法律知识,涵盖了目前执法过程中比较敏感、容易出现问题的诸多方面。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水平,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没有按照正规程序和规定办事的现象,从而确保每名执法人员在今后日常履行职责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方寸,正确行使职权,有效地开展工作,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银川市编办供稿)
全面推进扩大强化乡镇执法权试点工作和开展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是2011年银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是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把手,为建立符合乡镇(街道)实际的责权一致、规范运行、精简高效、保障有力的基层行政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落实到位,银川市采取四项措施全面推动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权试点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措施。银川市召开乡镇(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会议后,三区两县一市迅速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召开相关会议部署试点工作,及时制定下发了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现有法定职权和行政职能部门委托执法职责进行了全面清理和界定,同时各县(市)区法制办拟定了执法目录并及时征求各职能部门的意见,部分试点乡镇、街道和各有关委托执法单位也成立了乡镇(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机构,为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紧扣队伍建设,细致人员选配。《关于在全市扩大强化乡镇执法权试点和开展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具体责任分工实施方案》(银乡镇执法办发 [2011]1号)下发后,三区两县一市在市编办、市法制办的指导下,重点围绕人员申报、身份审核、资格审查开展基层执法人员选配工作。为确保人员选配实现“一专多能”,人员培训实现“因人施训”,各级编办认真研究、细致筛选,对选定人员身份进行了严格认定,并在上报的登记表中按类别按编制做出了详细的说明,为下一步的培训提供了有效地依据。最终,全市共确定执法人员142名,涉及城管、农牧、水务、交通等多个部门,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50人,大专75人,占全部执法人员的88%以上,人员学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全面,为确保我市建立综合性、专业化、正规化的基层执法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部门衔接,各项保障有力。各县(市)区在开展人员选配的同时,先后组织试点乡镇、街道和各有关委托执法单位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试点工作和解决有关问题。县(市)区编办加强沟通协调,指导各有关委托部门认真做好了涉及乡村街道安全、国土资源管理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各项委托行政执法权与责任的划分和界定工作,细化了工作方案,健全了工作机制,完善工作程序,确保不出现管理上的脱节和真空。同时,县(市)区财政把试点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行政执法所需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为确保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是开展岗前培训,确定执法资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总体要求,为构筑专业、规范的基层综合执法队伍框架,提高选配人员综合素质,银川市于2011年3月29日利用5天时间举办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人员培训班。通过开展岗前培训,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以讲解和论证为主要方式,培训内容涉及依法行政基本理论、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等综合性、专业性法律知识,涵盖了目前执法过程中比较敏感、容易出现问题的诸多方面。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水平,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没有按照正规程序和规定办事的现象,从而确保每名执法人员在今后日常履行职责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方寸,正确行使职权,有效地开展工作,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银川市编办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