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卫市编办积极顺应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新常态,围绕全市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做足机构编制“加减乘除法”,盘活用好动机构编制资源,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确保了“编尽其用”。
一是巧做“加法”,综合施策保重点。紧扣中卫发展大局,坚持将有限的机构编制余量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重大民生问题的领域倾斜,多措并举用好用活现有机构编制资源。围绕云计算和大数据、全域旅游、扶贫攻坚、物流和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等关键领域用编需求,积极争取设立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服务局、旅发委、不动产登记中心等机构,及时调整优化市扶贫办、规划管理局、中卫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内设机构,为安全生产、网络安全、交通物流、空间规划等领域核增、划转编制255名,全力为“四个中卫”建设做好机构编制保障服务。
二是巧做“减法”,控编减编零增长。立足政策法规要求,着眼中卫发展需要,主动担当体制改革的“排头兵”和机构编制的“守门员”,严把权责规范、机构设置和编制使用关口。在权责规范上,先后精简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至170项,推动建立“51311+X”制度体系,建立市级部门权力清单,清理39个市直部门行政职权1407项,大大减少了部门不必要的用编诉求。在机构设置上,严控机构限额,采取“重组”“拆庙”“减肥瘦身”等办法,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撤、并、转”。在编制核定上,突破重重阻力,先后收回一些职能任务减少或弱化、长期空编部门编制。2016年以来,按照90%比例精简收回了31个单位55名长期空余事业编制,切实增加了编制资源存量,破除了多年来编制只增不减的怪象。
三是巧做“乘法”,整合资源聚合力。主动适应中卫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需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化体制机制,理顺职能职责,注重发挥乘数效应,有效释放体制改革红利,增强发展活力。去年以来,积极争取自治区设立沙坡头区行政建制,科学界定事权,精简机构设置,激发了沙坡头区权责意识和自我发展活力;指导建立“1+4+N”旅游管理体制,争取设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公安局旅游分局等机构,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工作联合推进机制和旅游综合执法体系,为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提供了体制保障;积极探索形成“7+1”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编制管理模式,做实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构建形成了顺畅、便捷、高效的空间规划管理体系;调整优化中卫工业园区管委会职能职责,扩大管委会行政执法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调整设立市安监局工业园区分局和管委会综合行政执法局等机构,为工业园区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四是巧做“除法”,规范管理夯基础。从建机制、立规矩、抓监管等方面入手,创新坚持“1335”管理举措,为实现“两个只减不增“目标发挥了源头管控作用。通过加强实名制管理,坚持落实“四个一”核查机制,为管好用好机构编制资源夯实了基础;通过建立“审计+巡察+评估”三位一体督查体系,形成监督检查合力,切实巩固了机构编制管理成果;通过严把审批关、程序关、政策关口,从源头上加强了机构编制资源管理;通过建立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和预警告知、一案一档、事项反馈、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了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