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西夏区稳步扎实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工作,以改革完善基层管理体制为抓手,理顺条块关系,推动形成简约高效、更好服务群众的基层组织架构,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加快西夏区建成银川科技新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适应镇街工作特点及便民服务需要,优化镇街机构综合设置,实现扁平化管理。印发各镇街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整合镇街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职能,明确镇机构设置为“5+4”模式,即综合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综合执法办公室共5个党政机构和民生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综治中心、财经服务中心共4个事业单位;街道机构设置为“4+3”模式,即综合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综合执法办公室共4个党政机构和民生服务中心、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共3个事业单位,涉农街道增加设置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个事业单位。
二、以镇街机构统筹优化设置为牵引,加快镇街职能转变。统一设置党建工作办公室,进一步落实镇街党(工)委党建主体责任,巩固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简约精干、服务高效的基层组织体系为牵引,引导镇工作重心转移到做好发展规划、推进产业升级、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上来,街道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上来,使基层能有更多时间、更大精力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镇北堡农业水务服务中心、兴泾镇农业水务服务中心的人员全部下放,整合并入镇相关机构,实行以镇管理为主、业务部门指导的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压实属地责任。
三、推动编制资源下沉基层,释放“改革红利”。采取减上补下的办法,将区直机关、事业单位的87名行政事业编制调整下沉到镇街,镇街编制总量达392名,较改革前增加40.47%。镇街机构设置优化后,为镇街事业单位配备副科级领导干部20名,综合执法局将70%-80%的执法人员下沉至镇街一线,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作力量。赋予镇街灵活的用人自主权,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镇街统筹使用行政事业人员,主要按照岗位(不分编制类型)安排工作人员,使每个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