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编办等四部门对各县区借调人员清理整顿情况进行督查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县(市)区尤其是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严肃机构编制和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确保基层工作正常开展,根据市委2010年第30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社局《关于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借调人员的通知》(银机编办发[2010]92号)精神,近日,银川市编办牵头就各县(市)区清理借调人员情况进行了督查。
从督查的情况来看,去年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从市直、各县(市)区部门及乡镇(街道)共借调63名人员。目前符合调动条件且单位有空编的,已经市编委会议研究同意后办理了调动手续;对因不符合政策或无空编的调入人员,已按有关要求通知了市直有关部门,明确将这部分人员退回原单位。目前,市直各部门已基本完成了借调人员清理工作。通过清理整顿,各县(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借调的183人中64人已办理调动手续、85人回原单位工作,34人经各县区编委会议研究后同意短期借调。
此次借调人员的清理整顿工作力度大,成效较为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个别县区领导尤其是部门领导对清理整顿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强、动作迟缓;中小学教师借调数量过多;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和管理借调人员;前后数据不一致,瞒报漏报等。为落实基层机构编制和人事制度管理,下一步,我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借调人员管理:一是指导县区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加强机构编制动态调整,坚持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向科学管理要编制、向提高效率要编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整合机构设置、优化运行机制、提高人员素质等手段解决编制不足、人手紧张等问题。二是积极与自治区编办协调沟通,争取给市及各县(市)区调整增加编制总量,有效缓解各县(市)区工作量不断增大与人员编制紧缺的矛盾。三是加强机构编制政策和人事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县区及部门领导的机构编制意识和组织人事观念。四是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对借调人员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和管理,坚决制止县区各部门从乡镇街道以及学校医(卫生)院借调人员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从源头上堵住借调人员的路子。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借调的,最长时间不超过3个月,且必须将借调人员情况及原因报市(县区)编委主要领导审核同意。五是将此次督查的结果形成通报,以两办的文件对各县(市)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方向进行通报。(银川市编办供稿)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县(市)区尤其是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严肃机构编制和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确保基层工作正常开展,根据市委2010年第30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社局《关于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借调人员的通知》(银机编办发[2010]92号)精神,近日,银川市编办牵头就各县(市)区清理借调人员情况进行了督查。
从督查的情况来看,去年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从市直、各县(市)区部门及乡镇(街道)共借调63名人员。目前符合调动条件且单位有空编的,已经市编委会议研究同意后办理了调动手续;对因不符合政策或无空编的调入人员,已按有关要求通知了市直有关部门,明确将这部分人员退回原单位。目前,市直各部门已基本完成了借调人员清理工作。通过清理整顿,各县(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借调的183人中64人已办理调动手续、85人回原单位工作,34人经各县区编委会议研究后同意短期借调。
此次借调人员的清理整顿工作力度大,成效较为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个别县区领导尤其是部门领导对清理整顿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强、动作迟缓;中小学教师借调数量过多;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和管理借调人员;前后数据不一致,瞒报漏报等。为落实基层机构编制和人事制度管理,下一步,我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借调人员管理:一是指导县区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加强机构编制动态调整,坚持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向科学管理要编制、向提高效率要编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整合机构设置、优化运行机制、提高人员素质等手段解决编制不足、人手紧张等问题。二是积极与自治区编办协调沟通,争取给市及各县(市)区调整增加编制总量,有效缓解各县(市)区工作量不断增大与人员编制紧缺的矛盾。三是加强机构编制政策和人事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县区及部门领导的机构编制意识和组织人事观念。四是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对借调人员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和管理,坚决制止县区各部门从乡镇街道以及学校医(卫生)院借调人员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从源头上堵住借调人员的路子。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借调的,最长时间不超过3个月,且必须将借调人员情况及原因报市(县区)编委主要领导审核同意。五是将此次督查的结果形成通报,以两办的文件对各县(市)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方向进行通报。(银川市编办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