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银川市委编办坚持法治思维,紧盯薄弱环节,创新工作方法,以“三强化,三切实”为抓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过程的工作管理体系,切实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学习宣传,做好“事前预防”。坚持“编制就是法律”理念,提请市委常委会、编委会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等机构编制法规制度,并纳入各部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组织开展宣传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全市机构编制业务培训班、开展法宣平台线上专题学习、编印《机构编制政策法规选编》、发放机构编制法规制度宣传品等方式,“线上+线下”多途径抓好学习宣传,教育引导干部学深悟透、入脑入心,精准掌握《条例》及其配套法规制度的各项规定,切实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落实机构编制管理责任。
强化日常监督,抓好“事中监测”。一是对照《条例》要求,及时修订完善市委编委工作规则、市委编办工作细则,全面清理市县机构编制规范性文件,不断严格机构编制管理职责权限和程序,推进机构编制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二是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压实部门单位党组(党委)主体责任,推动部门严格按权限和程序提出机构编制调整意见,深入分析论证,提请本级党组(党委)集体讨论研究,杜绝随意性、反复性。三是严格审核把关,运用数据监管,依托实名制管理系统,结合机构编制报告、年审等工作,深入做好用编审核等相关工作,严防超编和超职数配备等问题的发生,有效发挥了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强化基督评估,抓好“事后监管”。坚持以监督检查促机构编制工作管理水平提升。一是与同级纪检监察、巡察、组织等部门选人用人、党委督查、审计建立配合协作机制,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纳入“三察(查)一体一审计”监督范围,形成内外结合的监督体系,建立问题台账,加大机构编制工作督导力度,推动各部门(单位)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维护机构编制工作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创新方式方法,通过优化指标体系、加强协同联动、推进结果运用等方式,扎实开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摸清存在问题,持续传导严管严控机构编制导向,推动部门自身从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内部协作机制方面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切实为提高机构编制使用效益提供科学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