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深入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工作,创新编制管理、打破老旧框架,多措并举推进人员编制资源向镇、街道倾斜,切实解决镇街“人少事多、权小责大”等问题。
推动编制下沉,让“改革红利”看得见、摸得着。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应放尽放”的原则,将农业农村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派驻各镇国土资源所、林业工作站、农业服务中心等站所的133名事业编制及人员整合下放,调剂补充40名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行政事业编制到镇、街道,全市镇街编制总量达608名,较改革前增加39.7%。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抽调专班组成联合督查工作组,按周督办人员划转及财产移交情况,确保“人员一周报道”,“手续两周办结”。
创新分配方式,把“改革蛋糕”切公平、分公正。坚持调研先行,先后开展12次调查摸底、14次会议研究讨论,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审议研究编制核定标准,将辖区人口与行政村(社区)数量确定为划分队列的衡量标准,划分出2个一类乡镇、2个二类乡镇、4个三类乡镇,分别按照75:70:65核定编制,确保各镇、街道在享受“改革红利”的时候“雨露均沾”,又能在“切蛋糕”的时候结合实际“大小有序”。
打破用人局限,把“改革空间”留宽裕、交出去。统筹优化镇街机构设置,打破“编制落在站所里”的实名制局限性,赋予镇、街道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统一将行政事业编制交给镇街调配使用,允许镇街根据“人尽其才”原则统筹使用行政事业编制配置各内设机构工作人员。同时,为各镇街新成立的事业单位核定副科级领导职数,畅通事业人员上升渠道,让基层干部队伍有盼头、有干劲。